中國窖父·賴高淮在世界博鰲會上榮獲酒業特別貢獻獎。
酒界泰斗 · 賴高淮
中國窖父·賴高淮在世界博鰲會上榮獲酒業特別貢獻獎。
2008年6月18日,中央電視臺十頻道“人物”專欄播放了標題為“酒界泰斗——賴高淮”的專題節目,節目長達三十分鐘,是四川酒界乃至全國酒界人物首開登陸央視的先例,其內容豐富精彩,情節生動感人,受到酒界人士的關注。
2008年賴高淮編著制定了《中國白酒國標理化檢測標準》。
2007年經國家文化部命名,賴高淮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并頒發了證書和獎章。
2005年編著了《白酒品酒師手冊》
2003年賴高淮編著了《新型白酒勾調技術與生產工藝》
2000年賴高淮編著了《中國白酒技術全書》,國家將其定為名優白酒的釀造標準。包括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大曲制作工藝,勾調技術,新型白酒工藝,功能性白酒等全部能容。
1994年初,國家主席楊尚昆到瀘州視察,非常細致的參觀了瀘州老窖酒廠生產車間和有關部門,由賴高淮全程陪同,參觀了400年老窖池群,上甑,蒸餾,成品包裝等。在接見瀘州領導班子時,劉育仁書記一一向楊尚昆主席介紹了各人職務和情況,當介紹到賴高淮在全國白酒業的貢獻,桃李滿天下,培養了大批技術骨干時,楊尚昆主席稱贊賴高淮為“當今酒圣”稱號,對瀘州老窖酒技藝高度的評價和贊賞,說明了瀘州老窖傳統技藝培養了大批人才和企業家,促進了中國白酒的繁榮昌盛,肯定了瀘州老窖傳統技藝的祖師爺地位。
1992年為表彰賴高淮同志為發展中國工程技術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賴高淮頒發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1991年,賴高淮到美國參加了國際食品質量工作委員會年會,會上發表了中國白酒《瀘型酒傳統技藝》的論文,受到了參會代表的一致贊揚和好評,為此美國酒業董事會授予賴高淮“國際釀酒大師”的最高榮譽稱號。證書上寫道:在世界最大的酒類行業中,您被證明具有無可非議的品質和優秀才智。這使瀘州老窖大曲酒的神奇技藝受到尊重,美譽傳遍全球,產品身價進一步提高。瀘州市人民政府就“國際釀酒大師”榮譽稱號,為表彰賴高淮對我國釀酒行業做出的貢獻,給予賴高淮人民幣獎勵。
1991年,賴高淮開發和制定了“金爵士”酒,當時售價每盒1680元,首創高檔,高價位,高品質白酒,奠定了品質白酒釀制工藝和酒體標準。
1990年,中國白酒專業協會分出濃香型一,二,三組,賴高淮出任一組組長,后期與商業部技術協作組合二為一,開展活動,先后在昆明,瀘州,成都,萬縣,邛崍,大連,西安,廣州,洛陽,順德,伊犁,烏魯木齊,武威,廣漢,彭州,隴南,上饒,北海,習水等地開會傳播白酒釀造技藝。
1989年賴高淮統一制定了濃香名優曲酒的釀造工藝和勾調系統標準,并榮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榮譽證書。
1989年,賴高淮創立“六分法”,將傳統釀造技藝由祖先的“口傳心記”徹底演變成系統化、科學化的傳承。作為瀘州老窖第七代傳人、同發生酒坊第十五代嫡系傳人的賴高淮,深諳傳統釀酒技藝傳承的精髓,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汲取傳統精髓之后的改良與革新?!傲址ā笔悄杲畾q的賴高淮在退休之前主持的一個實驗項目。實驗之前,賴高淮對全國各名酒廠的工藝進行了統一的研究總結,還對各道工序的優缺點做了深入透徹的分析,形成了大量的筆記?!傲址ā钡陌l明不僅使老窖酒的品質上了一個新臺階,更成為了中國白酒史上釀造技藝改良和革新的里程碑。
1987年由瀘州老窖酒廠廠長萬東和賴高淮等隨身攜帶酒樣到泰國曼谷參加了“國際食品博覽會”后,瀘州老窖大曲酒得到了大會人士的贊美和好評,榮獲了該展評會唯一的金獎(金鷹獎);打破了70多年的沉默,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在國際博覽舞臺上亮相,為中國白酒業樹立了榜樣,使中國白酒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一九八六年,由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賴高淮編寫的《四川省名優曲酒勾兌技術》一書,從此勾兌技術全面向行業推廣和普及,經驗逐漸積累,內容不斷豐富,成為提高傳統工藝濃香型白酒質量的有力措施,保證了濃香型白酒質量的完善和穩健提高,以后這一技術推廣運用到了清香型白酒,醬香型白酒等各香型白酒中,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1984年至2002年期間,賴高淮擔任了歷屆商業部白酒技術協作組組長,在北京召開籌備會,第一屆會議在云南昆明釀酒廠舉行,以后每年召開一次,出一期內部刊物“協作之花”,是當時最出色,最有成效的會議。
一九八一年在江蘇省雙溝酒廠舉辦了全國性的第二期勾兌技術培訓班,把以前認為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知識,形成文字和教材,使經驗型向知識型方面轉變。隨后又給商業部,輕工部,農牧漁業部等舉辦多期全國性白酒技術培訓班,培訓內容擴大到“生產技藝”,“制曲工藝”,“理化檢測”等。
1981年,應吉林省白酒協會邀請,歷時十六天,先后到榆樹酒廠,洮南香酒廠,遼源市酒廠,公主嶺酒廠,沙城酒廠,洮兒河酒廠,吉林酒廠等巡回傳授瀘酒技藝,現場解答各廠家的工人,技術人員提出的生產技術問題,頗受歡迎,影響深遠。
一九八零年,由輕工業部組織在成都全興酒廠(當時叫成都酒廠)舉辦了第一期全國性白酒勾兌技術培訓班,有約50名學員來自全國各名優白酒廠,大部分是大學生,企業的總工程師,技術骨干。輕工業部領導參加了開學典禮,耿兆林司長參與指導,最后他在結業大會上講:勾兌技術使白酒技藝的創舉,使個新生事物,它科學地繼承和發展了瀘型白酒的傳統技藝,填補了傳統技藝的空白,要積極有效地在全國推廣應用,迅速發展和提高。
1980年,賴高淮應邀在湖北省發教學會作學術報告,題目為“化驗數據指導生產實踐”,受到參會酒界人士高度贊揚,后到公安縣酒廠,石首酒廠,襄樊酒廠,枝江酒廠,宜昌七一酒廠,白云邊酒廠等座談交流白酒釀造技術經驗。
一九七九,四川省專賣局和輕工部聘請賴高淮為授課老師,教材由他主編的復印資料中選用,在邛崍文君酒廠首屆四川省勾兌技術培訓班,均歷時三十天時間,總結和傳授了濃香型白酒的勾兌技術。
1978年至1984年期間,先后為瀘州市,宜賓地區,四川省,輕工部,農牧漁業部等舉辦為期30天,由賴高淮一人編寫教材,一人授課的“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理化分析與生產”,“制曲工藝與質量”,“勾兌調味技術”等培訓班50余期,學院4000多人次,為全國的白酒企業和科研單位培養了大批人才,在全國第四屆白酒評委中占1/3,第五屆白酒評委40人中有21人占50%多都是他的學生。第四屆考核第一名金鳳蘭,第五屆考核第一名李靜均是他的學生。至今,直接師從賴高淮的學生有5000多人,現在大部分是各白酒企業的技術骨干,掌握著酒企的質量和發展。
1966年賴高淮將撰寫200多萬字的釀酒筆記整理成冊,成為中國千年釀酒史上第一本釀酒專著,迄今,仍為白酒行業釀酒操作標準典范。
1964年,國家科委下達的十年規劃“繼承和發揚民族尊貴遺產項目瀘州老窖”,賴高淮完成了出口“瀘州大曲酒”降度為52度,開辟了濃香型白酒低度化的征程。
1964年,由賴高淮先生帶隊設計,從老泥中丁酸菌,己酸菌,甲烷桿菌的分離,培養到誘變,在白酒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工培養老窖泥”實驗成功,推動了“人工培養老窖泥”,“新窖老熟”,“強化大曲”等課題研究,由此揭開百年老窖出好酒的千年奧秘—窖池微生物群及生態環境系統,均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
1963年,賴高淮指導開始實施了“用化驗數據指導生產操作配料”的措施,包括每甑投糧量,克服了化驗分析數據“馬后炮”的缺陷,保證了1964年至1965年年平均出酒率大幅度提高,實現了全年平均糧耗200斤產100斤60度大曲酒的優異成績。
1961年,國寶窖池群倒窖事件發生,賴高淮借助自己的釀酒經驗,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原因。賴高淮調整配料,調整溫度,僅用1周時間解決了這次震驚中外的的倒窖事故,使在場的全國技術員,技術組長深感佩服,酒界尊賴高淮為“窖父”。自此賴高淮開始負責全廠的生產技術指導和質量管理工作,創建“窖池檔案”,“分窖管理”,“開窖鑒定”,“窖池升級”和每季下達“操作配料指導書”(操作要點),以及科技人員“定期跟班勞動”等制度。不斷地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把分析數據和感官鑒定緊密結合。
1959年,賴高淮調衛星廠任廠長,開展釀酒廢棄物綜合利用研究,開創了釀酒業廢棄物利用先河,開辟了釀酒循環經濟的先例。
1955年,賴高淮轉業到瀘州“四川省地方國營第一釀酒廠”(瀘州老窖酒廠前身)工作,同年開始了由四川省專賣局在綿竹酒廠舉辦的“玉米釀制小曲酒的試驗研究”。
1934年,賴高淮出生于瀘州釀酒世家?,F為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白酒協會專家組成員;四川省白酒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任四川省瀘州老窖酒廠副廠長,總工程師,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顧問。四川省政協第六屆常委(科技界);全國政協第八屆,第九屆委員(經濟界);瀘州市政協第一屆常委,第三屆第四屆副主席,瀘州市中區人大代表,瀘州市科技顧問團副團長,瀘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瀘州市工商聯合會主席,商會會長等。受聘任重慶大學教授,四川省農科院研究員。